暑期“三下乡”征程即将开启,怀揣热忱奔赴基层的同时,安全是这场青春之旅的首要底色。为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开展,保障参与师生的人身安全现就暑期社会实践安全工作注意事项温馨提示如下:
行前准备
全面了解实践地
各项目团队要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加强安全保障和过程管理,通过多元渠道全面掌握实践地的具体信息,涵盖地理位置、民俗习惯、社会治安态势以及近期天气状况等。
必备物资清单
根据实践地的实际情况和活动内容,准备好必要的物资,如防晒物品、雨具、常用药品及创伤急救物资等必需品。如有晕船晕车症状,可提前备好晕车药。检查相关证件、旗帜、生活用品、换洗衣物、洗漱用品等是否齐备。
交通安全
出行安全
实践团队和实践个人出行前,应向学院进行报备,同时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如果需要乘坐出租车或网约车,一定要选择正规平台,核实车辆和司机的信息,并将行程分享给家人或老师,避免乘坐“黑车”,每位同学务必了解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事件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遵守交通规则
无论身处城市道路还是乡村道路,都需严格恪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应行走人行横道,同时留意交通信号灯及过往车辆动态;骑行过程中,需佩戴好安全头盔,杜绝逆行、抢行及载人等行为;乘坐车辆时,要系紧安全带,切勿在车内随意走动或打闹。
长途旅行注意事项
如果是长途旅行,提前规划好行程,预留足够的换乘时间。在旅途中,保管好个人财物,注意休息,避免疲劳,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如车辆故障、交通事故等,保持冷静,听从司机或工作人员的指挥,及时与学校或家人取得联系。
人身安全
时刻保持警惕
在实践过程中,需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并始终保持警惕。切勿随意与陌生人搭话,也不要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食物和饮料。若遇到可疑人员或危险情形,应迅速撤离现场,并及时向当地警方或学校老师寻求帮助。
夜间出行安全
尽量避免夜间单独出行,如果必须出行,选择光线明亮、人员密集的道路,告知同伴自己的行踪和预计返回时间,随身携带手机、手电筒等物品,保持手机电量充足,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求助。
户外活动安全
若实践活动包含登山、涉水等户外活动,需提前全面了解活动场地的安全情况,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活动进行期间,要严格听从专业人员的指导,不得擅自脱离队伍,也不能开展任何具有危险性的举动。倘若遭遇恶劣天气,应立即寻找安全场所躲避,确保自身安全。
饮食安全
选择卫生场所就餐
就餐时,应优先选择正规餐馆或食堂,尽量避开路边摊及卫生条件不佳的小饭馆。同时要留意餐馆的卫生情况,比如餐具是否经过消毒、食材是否新鲜等细节。
注意饮食卫生
坚决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对于来源不明的野菜、野果和野生菌也切勿入口。饮水方面,尽量选择开水或瓶装水,避免直接饮用生水。在食用海鲜等易引发过敏的食物时,需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刻停止食用并及时就医。
合理饮食
保持饮食均衡,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引起肠胃不适,注意饮食规律,按时就餐,避免空腹或过饱进行剧烈运动。
财产安全
妥善保管财物
实践过程中,需妥善保管手机、相机、钱包、证件等个人财物。建议将贵重物品放入贴身且有拉链或扣子的口袋,避免外露。在集市、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更要提高警惕,严防失窃。
防止诈骗
需增强防范意识,对陌生人的承诺和言辞不可轻信。切勿随意泄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若收到可疑电话、短信或网络信息,切勿轻易回复或点击链接,应及时联系老师或警方核实信息真伪。
应急处理
制定应急预案
团队出发前,需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对举措与责任分工。该预案应涵盖火灾、地震、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常见状况的处理方式。
及时求助
实践中遇安全问题或突发事件,需立即向当地警方、医疗机构或学校老师求助,牢记110、120及学校应急电话,求助时准确说明位置、事件及人员受伤情况。
团队协作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团队成员要保持冷静,相互协作,听从指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救援工作,共同应对困难和挑战。
愿这份安全提示化作同学们实践路上的“平安符”,既能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绽放光芒,也能带着丰硕收获踏上归途。预祝全体“三下乡”实践团队师生平安启程,满载而归。
(初审:高洪升 复审:侯宝栋 终审:徐微微)